最近,山东临沂20多亩“红美人”柑橘喜迎丰收,糖度高、肉质嫩、入口即化。按说柑橘丰收并没有什么值得好稀奇,但是,考虑到它的栽培地是距离淮河数百公里的临沂,再联想到人尽皆知的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”的常识性认知,这20亩从浙江远嫁到山东的“黑美人”,就堪称了打破果树栽培领域里的一个千年魔咒,意义非同小可。

不过,柑橘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南国北栽果树中的代表,在北方地区设施园艺蓬勃发展的带动下,火龙果、菠萝、香蕉、释迦等等,原来未曾踏足过北方土地的很多南方果树,已经相继在北国落地生根。为了提高栽培效益或者发展观光农业的需要,很多投入较大的北方园艺设施,也往往把引种南方果树作为创收或吸引眼球的重要选项。

问题来了,以柑橘类水果为代表的南方水果,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原本就不太稳定,甚至曾火爆一时的“砂糖橘”也曾遭遇毁苗弃种的坎坷命运,那么,在南国北进如火如荼的背景下,果树产业会不会因此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呢?

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上分析:
首先,可以肯定的是,从栽培面积和产量上来说,北方栽培南方果树,短时间内,不会对南方造成可见压力,但是,受气候原因影响,北方一旦解决了补光、增温等生长环境问题后,同样的南方果树品种有可能在北方栽培出更高的口感品质。
主要原因是北方的土壤质地相对南方整体上更为优良,而且北方的温差相对较大,而空气湿度却相对较小。温差大就有利于糖分积累,从而提升口感品质,这一点“黑美人”柑橘在临沂的试种成功就已经得到了证实。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下,各种病害危害的程度也就更低,因此也就更容易达到无公害生产的健康标准。因此,在南国北栽的进程中,果生于南而胜于南是可能发生的事。

其次,从生产成本上来讲,南果北栽显然压力更大,在没有设施条件提供环境保障的情况下,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千年魔咒,将依然存在。因此,即便产出的果品品质可能比南方地区更优良,但是,如果不能在销售渠道等方面解决生产成本问题,南国北栽要实现盈利将面临巨大压力。
具媒体报道,近几年,山东寿光的果农范新刚,率先在自家日光温室里成功引种“释迦”果,采摘价格高达88元一斤,而且市场反响良好,供不应求。显然这个价格水平之下,利润是较为可观的,但是,能实现这个高价,重要原因是他起步早,至少在当地是排第一号,加上释迦不耐运输,在北方市场上很难见到,在好奇心和“尝个新鲜”的心理作用下,大家也乐于接受。但是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在其它水果上,以及栽培面积扩大后行情会怎么,其实要打一个问号。

寿光果农范新刚和他引种的释迦果,图源自寿光日报头条号
其三,北方地区缺少南方多年来形成的产业链基础,尤其是在品牌打造方面更缺少根基。如果是小面积栽培,轻舟快行式的局部小范围生产经营,效益可能相对会比较可观,但是一旦要扩大栽培面积,进行规模生产就会面临重重困难。
这些困难包括市场行情风险,运营成本风险,如果是走合作社路线,还要面临社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和能否坚持下去等风险,但更重要的是,规模化经营如果没有品牌的加持,很难实现稳定的持续可观盈利,而同样的果品,在北方栽培,要获得效益,显然要卖出更高的价格才行,如何能让消费者接受高价?走什么样的模式?这些问题解决不了,南国北栽要实现规模化、产业化,就面临巨大风险。

总的来说,南国北栽的优势,是可能产出更优质的果品,通过做采摘等销售路线,实现可观效益的机会更大,尤其是率先入手的果农,在技术过关的前提下,更可能实现高效益。但是缺点是成本高、实现品牌化、产业化、规模化面临重重困难。
但是,在主要果品总产量持续走高,但高端果品仍需进口,而中低端果品常常烂大街的背景下,南果北栽仍可能通过走精品化路线等方式,在果树产业的江湖里蹚出一条光明大道。#“红美人”柑橘在临沂试种成功#?”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微信扫一扫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