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温州民俗#◎习俗沿革◎
<中元>之名起于北魏,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。佛教也在这一天超渡法会,也就是盂兰会,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,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,苦不堪言,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挂之苦,使需要诵经,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。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,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,农历7月15日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庆,在古历7月是鬼月,在这个月当中祖先都要来到人间受人祭拜。

◎主要内容与形式◎

七月十四日这天吴垟人家家户户都准备极为丰盛的酒、肉祭品,同住一幢房子的人大家都把菜烧好,端到前堂大厅一家一桌来祭祖,下午3时左右就要祭毕,传说7月半的鬼特别急性,稍慢点它就不等走了,走了就等于没受领祭品,它没受领到达就不保佑你今年太平,祭菜品当中唯一忌的是吴垟人自己种的那种细细“庚豆”,如果用“庚豆”当祭品以后的子孙长得像“庚豆”那样细小无力。祭毕家家户户将预先包好的“束包”拿到堂前叠起来烧。“束包”是纸钱的一种,纸钱是散纸束包是将刻有铜钱模样的纸包起来,并在封面上已故人与生人的姓名与称呼,附“束包”模型:

称呼是不固定的生人自称一般有男、孙、率孙、曾孙、兄弟等,已故的要对称如父、母、公、婆、太公、太婆、太祖、妣婆,如果上辈有取多位老婆可并列排上,下面要写三位或四位受用,夫妻双方只过世一位就写一位受用,但夫妻之间不能相互寄拜的,未满十六岁死的儿童也不寄的。要寄的人是其他叔伯亲戚都可以寄的,称呼天抢地是平日怎么称呼就怎么互相称呼。如果是要寄很多的包的为了节省时间,可以在“束包”上写一个字“天”“地”或其它字,说明这个字号的都是寄给某位已故者,要在有记号那一包写上一共几包拜。

以上这些是每家每户在自己家祭拜自己的祖先。次日也是7月15日,同一姓族的在姓氏祠堂举行超度法会,也是盂盖会,专门祭拜那些没有后代的亡灵。并要烧了大量纸钱给孤魂野鬼,这样可以保整个村庄人畜太平,五谷丰登,公鸡按时啼鸣,狗也不会乱吠。整个功德要做两三天,首事头家都集中在祠堂用餐,所需费用是首事头家多出点,姓氏人丁每人凑一些。

◎民俗实物、资料◎金银纸和香祭祖
#民俗#资料来源温州市文化馆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公众号
- 微信扫一扫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