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唑醇治哪些病(玉米拔节期,提前预防纹枯病,赶紧收藏这些药方)

#新农人##农业##杀菌剂#玉米纹枯病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病害,在我国各#玉米#产区都有发生,多在玉米中后期发生,一般可导致减产5%-10%,严重的可达35%。近期雨水多,温度高,夏玉米产区已经进入拔节期,玉米纹枯病多发,一起看看怎么防治吧。

己唑醇治哪些病(玉米拔节期,提前预防纹枯病,赶紧收藏这些药方)

一、危害症状

纹枯病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,玉米抽穗后发展迅速,在玉米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发生较重,主要危害玉米叶鞘,其次是茎秆、果穗及其包叶。

发病初期,常常是由近地面的1-2节叶鞘先发病,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,随病斑扩大,中央变成灰白色,病斑边缘呈褐色,常常多个病斑汇合成云纹状大斑,环绕整个叶鞘,导致叶鞘腐烂,叶片枯死。田间湿度大时,病斑上密生白色菌丝,有菌丝球,后期变为褐色大小不等的菌核,成熟的菌核极易脱落,遗留在田间。有时,在玉米茎基部的几节上也会产生明显的褐色云纹状斑病,严重时茎基部变成灰白色,果穗苞叶上也有明显的云纹状病斑,常造成玉米籽粒和穗轴腐烂。

己唑醇治哪些病(玉米拔节期,提前预防纹枯病,赶紧收藏这些药方)

二、病原菌

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,属于半知菌亚门。

三、发病规律

病原菌以遗留在土壤中的菌核,以及病残株上的菌丝、菌核越冬。环境适宜时,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或越冬的菌丝,开始活动侵染,作为初侵染源。

病原菌可借助风力、雨水进行传播侵染。

气温在20-30℃,阴雨天多、雨量大、田间湿度高,病情发展快。

一般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。在高水肥条件下,玉米生长旺盛,加之种植过密,通风透光不良,易诱发病害。

地势低洼,排水不良,土壤黏重的玉米地块容易发生。

玉米连茬种植、播种过密、水肥条件好,生长旺盛,发病重。

纹枯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。

己唑醇治哪些病(玉米拔节期,提前预防纹枯病,赶紧收藏这些药方)

四、防治措施

1、选择合适品种:一般,叶片过于宽大,株型不紧凑、生育期长的杂交品种发病重,种植时,选择株型紧凑、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。种植时,合理密植,提倡宽窄行种植,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,降低田间湿度,增强植株抗性。

2、合理施肥:玉米生长前期,科学施肥,不能偏施氮肥,避免植株旺长。

3、药剂防治:在玉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,及时进行药剂防治,用药前,可提前清理田间病叶,减少菌源。

甲硫·戊唑醇:由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混配而成,具有预防、治疗作用,并有较强的内吸、渗透活性,混配后,既能影响病菌细胞分裂,又能破坏病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,从而抑制病菌生长,对玉米纹枯病、大斑病等都有较好防效。

丙环·咪鲜胺:由丙环唑和咪鲜胺混配而成,混配后,兼具三唑类和咪唑类的作用特性,两种有效成分协同增效,共同抑制菌体生长,兼具速效性与持效性,有助于延缓抗药性产生。

己唑醇治哪些病(玉米拔节期,提前预防纹枯病,赶紧收藏这些药方)

井冈·噻呋:由生物农药井冈霉素和琥珀酸脱氢酶类杀菌剂噻呋酰胺复配而成,具有很好的内吸性并且持效期较长,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,防治谱广,残留低、耐雨水冲刷,对玉米纹枯病有较好防效。

己唑·嘧菌酯:由己唑醇和嘧菌酯混配而成,己唑醇属于三唑类杀菌剂,通过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,使真菌细胞壁塌陷,抑制菌丝生长。嘧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,通过阻碍病菌细胞色素b与c1的电子传递,从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,影响能量合成。两者混配可用于防治玉米纹枯病。

三环·氟环唑:由三环唑和氟环唑混配而成,兼具三唑类和噻唑类杀菌剂的作用特性,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,杀菌谱广,抑菌效果独特,安全性好,对玉米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效,并且非常适于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。

以上是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药剂,希望对种植玉米的朋友有所帮助。

转发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97631123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